近期,美国心脏协会(AHA)官方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AHA)发表了Ou等人完成的一项重要研究《累积身体质量指数(cumBMI)暴露与新发心脏传导阻滞风险的关联》(J Am Heart Assoc. 2025;14:e039522)。
该研究首次以累积BMI暴露为指标,系统评估了长期体重负荷与心脏传导障碍(Cardiac Conduction Block, CCB)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一、研究背景:肥胖与心脏传导障碍的潜在联系
心脏传导阻滞(CCB)是由于心脏传导系统损伤,导致心房、心室或心房至心室之间的电信号延迟或中断,严重者可引发晕厥、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尽管已有研究提示高血压、糖尿病、炎症反应是CCB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肥胖作为一个常见的代谢负担,其与CCB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充分阐明。
以往研究主要基于单一时点BMI测量,忽视了体重变化过程中的时间累积效应。而肥胖的负面影响往往是随时间累积逐渐加重的。因此,有必要引入新的暴露指标——累积BMI(cumBMI),以更真实地反映长期肥胖负荷对心脏电生理系统的损伤风险。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1. 研究人群
基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开滦集团员工队列(Kailuan Study)
纳入107,860名参与者(81.3%为男性,平均年龄52.07岁)
随访时间:中位数8.36年
2. 暴露变量定义:累积BMI(cumBMI)
收集2006、2008、2010、2012年三次体检的BMI数据
计算公式:
如果有两次BMI:cumBMI = (BMI1 + BMI2)/2 × 时间间隔
如果有三次BMI:cumBMI = (BMI1+BMI2)/2×时间1-2 +(BMI2+BMI3)/2×时间2-3
将cumBMI按四分位分组:Q1–Q4组(从低到高)
3. 终点事件定义
新发心脏传导阻滞(CCB),包括:
房室传导阻滞(AVB,Ⅰ-Ⅲ度)
心内传导阻滞(IVB)
右束支阻滞(RBBB)
左束支阻滞(LBBB)
诊断基于标准12导联心电图(ECG),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心律学会指南标准。
4. 危险因素调整
统计模型调整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盐摄入、体力活动、血脂、肾功能、炎症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基础BMI水平。
三、主要研究发现
1. 累积BMI水平与CCB风险呈正相关
累积BMI最高四分位组(Q4)相比第二四分位组(Q2,参考组):
CCB总体风险上升86%(HR=1.86,95%CI:1.60–2.18)
房室传导阻滞(AVB)风险上升151%(HR=2.51,95%CI:1.90–3.32)
心内传导阻滞(IVB)风险上升55%(HR=1.55,95%CI:1.28–1.87)
右束支阻滞(RBBB)风险上升114%(HR=2.14,95%CI:1.69–2.71)
左束支阻滞(LBBB)与cumBMI无显著相关性(HR=1.18,95%CI:0.81–1.72)
2. 年龄与性别分层分析
<45岁人群:cumBMI最高组,CCB风险增加2.88倍,IVB风险增加2.98倍。
≥60岁人群:cumBMI最高组,AVB风险增加3.01倍。
男性累积BMI升高导致的CCB风险高于女性。
四、潜在机制解析
研究提出以下机制解释累积BMI与心脏传导障碍之间的关联:
1. 心肌间质纤维化:肥胖状态下,心脏组织内胶原沉积增加,导致电信号传导延迟。
2. 脂肪组织浸润:心外膜脂肪增多直接影响心脏结构与电信号传递。
3. 慢性低度炎症:高累积BMI促进全身性慢性炎症反应,加速心脏组织重塑。
4. 自主神经失衡:肥胖者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迷走神经抑制,易导致心房房室结传导功能下降。
5. 年龄加成效应:随着年龄增长,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自然衰退,肥胖进一步加剧这一退行性过程。
五、临床管理启示
1. 体重管理的重要性
不仅关注体重当下水平,更应关注体重管理的“纵向累积”。
维持长期稳定的正常BMI,有助于降低CCB风险。
2. 针对不同人群的干预策略
年轻肥胖人群需早期筛查潜在心电传导异常。
老年肥胖人群尤其需监测房室传导功能。
男性肥胖患者作为重点干预对象。
3. 公共健康策略
加强关于“累积体重负荷”对心脏健康长期威胁的宣传。
推动在常规体检中增加心电图监测,尤其是超重/肥胖人群。
六、研究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局限性:
仅基于中国单一城市人群,需进一步外部验证。
未能纳入体脂分布、肌肉量等更细致的体成分指标。
观察性研究,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未来展望:
应结合MRI/超声心肌脂肪浸润评估,进一步探讨机制。
探索与炎症标志物、基因易感性联合预测CCB风险。
建立多因素联合模型,提高CCB早期筛查准确率。
七、总结
本研究以高质量大规模数据首次证实,累积BMI升高显著增加心脏传导阻滞,尤其是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风险。
长期维持健康体重不仅有助于代谢健康,也在保护心脏电传导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这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提供了新的干预靶点,也提示临床工作者在日常管理中,应更加重视肥胖患者的心电生理监测与心脏健康维护。
参考文献:略
作者:张诗源 编译
来源:美国心脏协会杂志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