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系统中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导致心脏部位的血流中断,从而引发心肌持续性缺血,并导致心肌坏死。叙事护理可帮助患者深入表达自身的情感和需求,不仅有助于增强其记忆能力,提高其认知水平,还可延缓其认知功能衰退的速度。通过对患者进行叙事护理,护理人员可深入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偏好及需求,从而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心脏康复护理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研究证明,该护理模式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探究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采用叙事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期间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为44~83岁,平均年龄 (68.53±3.21)岁。观察组男32例,女24例;年龄为45~82岁,平均年龄为(68.61±3.1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心肌梗死相关知识宣教、运动指导(如慢跑、太极、游泳、关节拉伸等,控制时间在 30min内)、饮食及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采用叙事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
(1)叙事护理:叙事护理可分为五部分:即问题外化、解构、改写、见证及治疗文件。在问题外化阶段,通过“一对一”访谈的方式,鼓励患者讲述内心的困扰与问题。在解构过程中,叙事护士会详细整理和总结访谈的主题,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并根据关键内容指引患者进行回忆,同时记录有关信息。在改写环节,为患者播放叙事微视频,在此期间,叙事护士向患者详细解读微视频的内容,以增强患者的理解。在见证阶段,邀请患者的家族成员全面参与叙事,以增加家属对患者的支持。治疗文件则需在叙事护理方案完成后,通过向患者分发卡片、信件或认证,促进患者形成更为主动的行动态度。手术后当日,在患者清醒后,叙事护士开始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了解患者当前的健康状况,赢得患者的信赖,进而了解患者的真正需要和感受。手术后第2天,叙事护士利用结构化提问方式,激励患者分享个人经历和心理疑虑,并指导患者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是如何影响自身的情绪状态的,从而培养其面对疾病的决心与自信。协助患者建立正面心理,消除其负面情绪。
(2)心脏康复护理:向患者介绍康复护理流程,保持绝对卧床并进食。对接受桡动脉穿刺患者,指导其进行手指操和踝泵运动,同时指导患者翻身及呼吸训练。随着患者康复,在保持部分基础康复治疗的同时,增加新的内容。对患者可能面临的严重心血管问题进行风险分级,评估其心肌缺血、心室功能损伤程度及心律失常风险。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心理需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解释心肌梗死的治疗方法及预期效果,从而解除患者担忧。针对患者个人饮食偏好和具体情况,提供口味适宜且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食物。结合患者营养状况及凝血功能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合理规划纤维、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素的摄入,并推荐增加富含维生素和锌元素的食物。
1.3 观察指标
(1) 心肺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
(2) 并发症:包括急性左心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
(3)不良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得分越高,意味着焦虑、抑郁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肺功能变化情况
出院时,两组的LVEDD与 LVESD对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 之对照组更低,P<0.05。详见表2。
2.3 不良情绪变化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 (SAS与SDS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介入治疗是目前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不过,手术后患者的复苏速度缓慢,且创伤严重,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负担。有研究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因发病突然、病情进展迅速,患者在术后复苏时,通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进而对其社交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叙事护理的核心是通过叙述特定的故事,或通过与故事相似的方式来描述事件的发展,将患者的零散经验融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进而帮助患者塑造自我。在实施叙事护理过程中,通过让叙述护士与患者沟通,深入了解其身心状况,并利用询问、外部展现、分析、重构及治疗文件等多种沟通途径,使患者表达出内心的纠结、疑虑及情感,寻找最佳的沟通方法,并有效化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协助其实现自我认知的重塑,从而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心脏康复护理在目前心脏病的整体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其核心目的是通过全面的护理干预,显著增强患者的体力、精神和社交适应性,确保其早日恢复最佳状态,并重新回归社会。临床实践证明,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应用心脏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心脏功能,同时减少心血管意外发生率。本研究显示,出院时,两组的 LVEDD与LVESD对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护理后,观察组两项评分(SAS与SDS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P<0.05。
综上所述,叙事护理联合心脏康复护理在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明显,可提升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杜继元 张齐齐(通讯作者) 单位:徐州市中心医院 来源:生命科学仪器2025年第23卷第2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