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基于CPET的康复运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 李桂敏 刘月球 卓小红 来源:运动与健康 第4卷第2期2025年2月发布时间:2025-07-31

糖尿病肾病(DN)作为肾功能衰退关键诱因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除了老年患者,年轻人群因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转变,发病率也有所提升。DN的典型症状包括尿液泡沫增多、身体水肿等,若干预不及时,可能发展成终末期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在DN患者做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神经和血管病变的并发症风险不容忽视,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显著影响。因此,探寻高效且创新的干预策略已成为DN治疗研究的新方向,尽管传统干预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焦虑感,但患者依从性不足常削弱了治疗效果。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一种评估个体在运动过程中心肺功能以及整体生理反应的测试方法,通过在逐渐增加的运动负荷下,监测受试者的氧气摄入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心率、血压和心电图等参数。这项测试对于诊断和管理多种疾病非常重要,尤其是那些影响心肺功能的疾病,如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心力衰竭和其他慢性疾病。CPET的两个主要运动方式是平板运动和自行车运动。平板运动通常涉及在倾斜或速度增加的跑步机上行走或跑步,而自行车运动则是在固定自行车上蹬踏,阻力逐渐增加,平板运动因其较高的平均峰值摄氧量更为常用。研究表明,通过CPET定制的心脏康复计划,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活动能力,降低心血管死亡率,无论是透析还是非透析的DN患者,康复训练均被证实能够增强肌肉力量、优化心肺功能、调控血压和血糖水平、改善营养状况,有效缓解抑郁和焦虑情绪,从而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而本文进一步分析基于CPET的康复运动优势以及在维持性血液透析DN患者中作用效果。相关研究如下。


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研究人员选取张家界市人民院2021年2月—2024年2月收治的80例经维持性血透析的DN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平均57.43±9.46岁;血透析时间平均13.50±5.15个月。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血透析时间平均14.65±5.35个月;平均58.53±9.67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根据《糖尿病肾病病证结合诊疗指南(2022)》诊断标准;②维持性血透析时间均大于3个月;③心功能等级Ⅰ~Ⅱ级,休息期间无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等表现;④患者及家属均同意,并签订知情书。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重大手术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免疫性疾病;③血红蛋白<60g/L,存在重度贫血症状;④存在心肺疾病;⑤因骨关节疾病或其他因素导致无法完成运动训练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上肢前臂的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通路,设定血流量200~250mL/min,使用低分子量肝素给予抗凝治疗,血液透析3次/周,4h/次,采用面积为1.6m2聚砜膜透析器。在透析前,患者则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和6min步行测试(6MWT)。对照组患者在血液透析管理方案下接受常规干预,透析前会给予常规剂量胰岛素,并询问患者饮食情况以确保其合理性,在透析过程中,会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以防止低血糖发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外接受个性化运动康复训练,为期12周。康复运动过程中进行CPET、6MWT以及实际运动训练,均由肾内科医生和专业运动治疗师在场监督;CPET使用运动心肺测试系统,经过严格校准后用于患者测试,根据CPET结果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基于50%功率强度的运动方案。通过功率自行车实现,50%功率计算公式为:(无氧阈测定功率-功率递增速率×0.75)/2+(极限运动测定功率-功率递增速率×0.75)/2。运动康复计划安排:每天运动30min,每周运动5天,尽量避开透析日。如运动日与透析日重合,则安排在上午运动,下午或晚上透析治疗;每次运动含5min热身、30min持续运动以及5min恢复运动,总计40min,持续干预12周。


1.3 观察指标


1.3.1 血糖水平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分别于空腹状态下和餐后2h抽取静脉血5mL,使用血糖测定试剂盒(己糖激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使用糖化血红蛋白试剂盒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使用肌酐、血钾试剂盒检测血肌酐、血钾的含量。


1.3.2 6min步行试验


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后采用标准化的逐步递增功率测试方案来实施心肺功能评估实验,该实验通过计算机分析得出包括峰值摄氧量、峰值氧脉搏等在内的关键指标。为评估患者运动能力,研究人员采用6min步行测试。具体操作为:研究人员指导患者立于起始线,按其自身最大能力在限定时间内往返行走,最终记录并计算患者在6min内步行总距离(即6min步行测试,简称6MWT)。


1.3.3 生活质量


为评估患者生活品质,采用由美国医学研究所开发的生活质量(SF-36量表)评估,该量表包括生活状况、身体条件、心理健康及日常活动四个维度进行全面评价,每个维度100分为最高分,得分越高意味着生活质量越优。


1.3.4 不良反应


记录两组患者预后心律失常、血压异常及血糖异常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6.0软件统计,不良反应行X2检验,以(N,%)表示;生活质量评分、CPET指标、6MWT、血糖、血钾、血肝肌水平行T检验,以(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结果


2.1 比较血糖、血钾、血肝肌水平


观察组预后FBG、2h PBG、血肌酐、血钾、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图片


2.2  比较CPET指标、6MWT


两组干预前CPET指标、6MWT差异性无统计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峰值摄氧量、无氧阈、6MWT改善效果均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图片


2.3 比较生活质量评分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性无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为364.53±5.60分,高于对照组中的342.17±7.07分(P<0.05)。如表3所示。


图片


2.4 比较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低于对照组中的30%(P<0.05)。如表4所示。


图片


讨论


DN作为糖尿病肾病综合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当而造成微血管受损,从而引发代谢异常状况。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习惯的转变,DN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作为糖尿病中的严重并发症,DN若发展至终末期,可能导致肾衰竭,甚至对生命造成威胁。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治疗DN的方法,随着血液透析技术不断进步,其生存期具有显著延长。然而,长期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容易导致患者承担过重经济负担以及心理压力,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构成严重影响。因此,探索并实施科学且合理的干预策略,对于提升DN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康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CPET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心肺系统在运动条件下的最大功能能力和储备能力,同时观察运动引发的身体变化。与传统的肺功能测试或心脏压力测试相比,CPET具有两大优势:①它可以在门诊进行,无须住院,且对患者完全无创、安全。②CPET不仅能评估心肺功能,还能对这些功能进行定量分级,这对于区分呼吸困难和乏力的原因特别有用。因此,CPET被视作一种综合性和独特的诊断工具,在临床实践中非常有价值。基于CPET的康复运动依据DN患者个人具体情况来精心制定个性化运动方案,这涵盖运动强度、形式、持续时间等多个方面,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其中,运动强度的把控尤为关键,可直接关系到运动康复过程的安全性以及最终实施效果。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预后血糖指标、血钾及血肌酐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提示基于CPET的康复运动可有效控制DN患者血糖和血钾、血肌酐水平。CPET指导下的康复训练,通过个体化运动方式,科学安全地提升训练、效果。全面评估患者状况,能够为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数据支持,确保运动强度、时间、频率的精确控制。DN患者适当运动能减少胰岛素使用,稳定血糖对糖尿病控制有益,而适度运动可提高代谢,这种代谢的提升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包括促进钾离子吸收和利用。


此外,在本研究中,观察组预后峰值摄氧量、无氧阈及6MWT、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基于CPET的康复运动可有效促进机体恢复,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分析原因,一方面,CPET通过综合评估患者心肺、运动及代谢,为个性化康复运动提供科学指导,经指导下康复训练,患者心肺系统效能显著提升,具体表现为峰值摄氧量的增加,这意味着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能更有效地吸收氧气,为身体代谢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支持,进而提升无氧运动阈值,增强机体耐力与适应性。另一方面,康复运动通过强化肌肉力量、提升身体柔韧度等具体措施,不仅增强患者的体能,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能力得到明显增强,而且在该康复运动过程中推动患者自信心的建立与心理健康的改善,随着身心双重恢复,患者逐渐找回生活自主权,能够使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DN患者在维持性血透析过程中采用基于CPET的康复运动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血钾及血肝肌等指标,促进机体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李桂敏 刘月球 卓小红

单位: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来源:运动与健康 第4卷第2期2025年2月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