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 张培红 张娟 贺海燕 来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发布时间:2025-07-31

作为呼吸内科多发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伴有一定的病理和生理变化,以气道受阻和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为环境因素及个体易患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气短、咳痰喘息、慢性咳嗽,随着病情的发展,容易引发呼吸困难,甚至导致多脏器功能的下降,引发呼吸衰竭等严重不良结局。药物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等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段,能够取得确切的病情控制效果,同时采取呼吸康复等辅助手段,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改善。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在呼吸功能锻炼中十分常用,作为一种辅助训练装置,通过指导患者缓慢吸气,有助于改善肺容量情况,促进功能的恢复。康复护理有助于推动患者治疗和康复进程顺利进行,能够增强呼吸肌力和运动耐力,促进呼吸肌重塑,进而取得肺康复效果。本次研究对象为104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患者治疗时间段为2023年4月—2024年3月,评价和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过程中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04例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时间为2023年4月-2024年3月。对照组中男/女为30/22例,65~87岁,平均(76.35±3.06)岁,观察组男/女为31/21例,66~89岁,平均(77.01±3.04)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相关诊断标准;

②患者意识情况、认知功能良好;

③慢阻肺稳定期;

④病程≥6个月。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不稳定性心脏病者;

②合并未能控制的感染性病变者;

③合并肺不张、急性肺炎或者肺气肿、间质性肺炎等其他类型肺部疾病者;

④伴语言、视听功能障碍者;

⑤伴肢体功能障碍者;⑥伴免疫性疾病者。


终止试验标准:

①病情恶化或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

②无法配合相关检查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所用护理干预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及康复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常规护理

向患者介绍疾病基础知识、危险性以及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动态监测,为患者提供整洁、舒适且温馨的治疗和康复环境,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提醒患者按时用药。


1.2.2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及康复护理

(1) 三球式呼吸训练器

训练前注意体位干预,指导患者保持坐位,上半身保持直立的状态,之后身体倚靠在椅子上,患者眼部和训练器位置处于相同高度,将训练器管道和吸气软管有效连接,注意观察管道情况,发现漏气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指导患者口含训练器的咬嘴,一只手放在肋部下方,一只手托起训练器,缓慢呼气后快速吸气;促使呼吸器中球体升高,之后松开咬嘴,促进气体排出。3次/d,时间控制在10~15min。


(2) 康复护理

入院后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疏导,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咳痰以有效清除呼吸道中痰液,为患者提供吸氧支持,充足饮水可稀释痰液并加快痰液排出,进食富含热量、维生素和蛋白质的优质食物,可改善免疫力。为患者提供呼吸训练指导,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出院后进行随访,督促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会控制情绪和饮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肺功能,包括秒用力呼吸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呼气高峰流量(PEF),应用肺功能检测仪检测肺功能指标。


(2)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量表(CAT)及改良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CAT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包括咳嗽、咳痰、胸闷、爬坡或者爬楼时喘不过气、劳动时受慢阻肺影响、慢阻肺影响外出、睡眠质量、精力状况,各项目评分范围为1~5分,得分越高则表示症状越严重。mMRC可反映呼吸困难状况,分级为0~4级,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


(3)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酸碱度(pH),通过血气分析仪检测血气指标。


(4)观察呼吸肌功能及运动耐量改善情况,包括最大呼气压(MEP)、最大吸气压(MIP)、6分钟步行试验(6MWT),通过肺功能检测仪检测呼吸肌功能,测量患者 6min内快速步行距离。


(5)比较两组肺康复依从性,包括排痰训练、上肢上举训练、腹式呼吸、缩唇呼吸、注意事项等,完全能做到:4分;基本能做到:3分;偶尔能做到:2分;完全做不到:1分。依从:得分>16分;基本依从:得分为10~15分;不依从:得分低于10分。依从例数与基本依从例数占总例数比例 ×100%即为肺康复依从性。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5.0处理数据,以[n(%)]、(±s)表示结果,通过χ2、t检验数据,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肺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688ad717d7df0.png


2.2CAT评分及mMRC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688ad72368ab9.png


2.3 血气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3。


688ad735142aa.png


2.4 呼吸肌功能及运动耐量对比


治疗前两组相关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 4。


688ad750e11ef.png


2.5 肺康复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肺康复依从性较对照组高,两组肺康复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5。


688ad793bbca5.png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目的在于提高患者运动耐量,促进临床症状缓解。三球式呼吸训练器是呼吸功能训练中十分常用的一种工具,能够满足主动呼吸训练的要求,有助于促进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使得胸廓前后径得到改善,进而改善肺容量等情况,有效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除此之外,还可增强呼吸肌群力量,促进气机升降,有效改善肺功能。康复护理能够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可提高患者对呼吸康复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使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积极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促进健康恢复。


此次研究中,干预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通过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及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呼吸频率,增加吸气流速,还能够促进呼吸肌疲劳状态改善,使呼吸肌肌力和耐力获得增强,进而有利于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PaO2及PaCO2可反映个体呼吸功能状态,pH过低提示呼吸中毒症状,患者可出现缺氧症状,继而表现出PaO2及SaO2降低及PaCO2升高现象。三球式呼吸训练器及康复护理可有效增加肺泡供气量,使低氧血症得到纠正,从而能够有效调节血气指标。

干预后观察组CAT评分及mMRC均更低,呼吸肌功能与运动耐量均更高(P<0.05),原因可能在于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可增加肺容积并促进呼吸机械功能改善,可使气道阻力以及患者呼吸过程中内源性阻力得到降低,进而增强呼吸肌肉力量。观察组肺康复依从性较对照组高,两组肺康复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球式呼吸训练器联合康复护理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肺功能改善效果,能够激发患者治疗积极性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对于加快病情恢复具有更加理想的效果。

综上所述,三球式呼吸训练器与康复护理联合应用的作用显著,对于促进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略

作者:张培红 张娟 贺海燕

单位:河南省胸科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来源: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25年7月第42卷第4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