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进展
积极心理有助于心脏健康: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大规模研究新发现
作者: 编辑部 来源: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发布时间:2025-05-06

近日,《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发布了一项引人关注的新研究,题为《积极心理社会因素是否有助于预测冠心病?基于UK Biobank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



研究指出,尽管目前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风险预测模型主要集中于生物医学和行为学因素,但积极心理社会因素(positive psychosocial factors, PPFs)如幸福感、健康与生活满意度、社交活动参与等,也可能在心血管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基于近48万英国成年人随访数据,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研究背景与意义


冠心病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脏病,也是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虽然早期识别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等,大幅降低了CAD死亡率,但由于CAD带来的个人、社会和经济负担依然沉重,学界正积极探索更全面的风险管理策略。

 

近年来,心理社会因素,尤其是抑郁、焦虑、社会孤立、敌意等负面因素被纳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然而,关于积极心理因素(如幸福感、乐观、自我效能感)是否也具有保护作用,目前证据相对有限。

 

本研究以UK Biobank大样本前瞻性队列为基础,旨在评估积极心理社会因素(PPFs)与冠心病(AMI和CIHD)之间的关系,并检验将PPFs纳入传统风险评分(FRS)和机器学习模型(XGBoost)后,是否能提升冠心病事件预测的准确性。


研究设计与方法


数据来源:UK Biobank,涵盖502,393名英国居民(2006–2010年招募),纳入研究前排除有既往CAD病史者。


研究终点: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CIHD)。


主要预测因素:基线调查中收集的PPFs,包括:

  • 总体幸福感

  • 健康满意度

  • 生活满意度(家庭、友情、财务状况、工作)

  • 社交活动参与频率

  • 社会支持(与朋友家人聚会频率、倾诉能力)


分析方法:

  • 使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估计PPFs与AMI/CIHD的关联。

  • 使用传统统计模型(Logistic回归)和机器学习方法(XGBoost)进行预测性能比较。

  • 基线参考模型为无化验版Framingham风险评分(FRS),以便与PPFs整合。


核心研究发现


6819b1b5e62cb.png


 1. 积极心理因素与冠心病风险显著相关

 

  • 幸福感与冠心病风险呈负相关,且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越幸福的人群,AMI和CIHD发病率越低。

  • 健康满意度高的人群AMI风险降低39%、CIHD风险降低67%。

  • 生活满意度(尤其是对家庭关系和财务状况的满意)也与较低的心血管事件风险相关。

  • 社交活动参与频率高的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

  • 社会支持的影响相对较弱,仅在一定程度上与CIHD风险降低相关。

 

2. 积极心理因素纳入预测模型后未显著提升预测效能

 

在AMI预测中,加入PPFs后Logistic回归模型AUC提升0.02%,XGBoost模型提升0.90%,提升幅度非常有限。


在CIHD预测中,纳入PPFs后AUC反而轻微下降。


说明在现有PPFs数据质量和类型下,尚不足以单独提高冠心病预测模型的性能。


研究讨论与临床启示

 

支持ESC最新指南:积极心理因素可作为CAD风险修饰因子,特别适用于临界风险患者的风险再分类(risk reclassification)。


  • 强调幸福感与健康感的重要性: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关注患者的心理幸福状态可能成为心血管病预防的一个潜在干预点。



未来研究方向:


  • 使用标准化量表深入评估乐观、生活意义感、精神信仰等更全面的积极心理特质。

  • 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PPFs对心血管死亡率的长期影响。

  • 开展细分人群(如高危患者)亚组分析,探索PPFs在不同人群中的保护效应差异。


结语


本研究再次印证了积极心理社会因素在冠心病防控中的潜在重要性。虽然目前将幸福感、健康满意度等纳入风险预测模型尚未显著提升预测能力,但这一领域未来可期。


保持乐观、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生活满意度,不仅能带来情绪上的愉悦,也可能为心脏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参考文献:略

作者:张诗源 编译

来源:欧洲预防心脏病学杂志

积极心理有助于心脏健康: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的大规模研究新发现.pdf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登录后参与评论

登陆/注册

通过手机验证码即可完成注册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