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属于近些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发病后,其胰岛素抵抗以及脂代谢紊乱持续时间较长,从而使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硬化反应,最终使患者发生冠心病,故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几率较高。当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后会增加其病情复杂程度,且还会导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对其预后造成影响。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对其血糖水平进行有效控制,缓解冠状动脉硬化程度、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而想要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调节饮食是十分重要的。运动康复能够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可发挥抗炎以及抵抗动脉粥样硬化反应作用,进而提升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以往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常规饮食管理以及运动训练的控糖效果不佳。现代临床研究发现: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以及抗阻训练干预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生活质量。本文旨在分析个性化饮食以及抗阻训练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现做出如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枣庄市立医院新城分院2022年7月~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70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男性和女性比为20/15;年龄为56~78岁,平均年龄为(67.68±4.19)岁;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6.65±1.68)年。观察组:男性和女性比为18/17;年龄为55~79岁,平均年龄为(67.98±4.12)岁;病程为2~10年,平均病程为(6.73±1.62)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
①确诊为糖尿病、冠心病;②临床资料完整;③认知以及沟通能力正常。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异常;
②伴恶性肿瘤;③顽固性高血压;④对本次干预方法依从性不佳。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个性化饮食干预以及有氧运动。①个性化饮食干预:建立干预机制,培训小组成员,对成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并且经过头脑风暴共同编制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以及饮食方案、营养评估表、饮食调查表,对患者实施一对一的沟通,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评估。需要利用软件对每日三餐中的营养比例进行分析,确认每日摄入营养含量以及每天所需摄入的总能量,并且给患者介绍食谱的应用方法和配餐措施,指导患者学习正确应用膳食手册,掌握烹饪食物的正确方法、如何调整食谱,进而使患者形成科学且健康的饮食理念。同时邀请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微信群,便于对患者实施随访,强化护患、患患之间的沟通,及时发现患者饮食期间的问题,然后以患者的营养情况、饮食习惯为根据,对其每日食谱进行调整,保证患者摄入均衡营养。②有氧运动:指导患者做瑜伽、打太极以及散步等,瑜伽以及太极需要由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3次/d以上,运动时间需要在45min/次以上,但需要控制患者的运动强度不能使患者产生疲劳感。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饮食干预以及抗阻训练。①个性化饮食干预:具体内容和对照组相同。②抗阻训练:应用阻力弹力带训练患者,弹力带根据颜色分为不同厚度,绿色的厚度为0.25mm,黄色的厚度为0.35mm。干预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阻力弹力带,肌肉力量相对较差的患者需要应用绿色阻力弹力带;肌肉力量相对较强的患者需要应用黄色阻力弹力带。弹力带抗阻训练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热身活动,持续时间为5~10min,共包括5个动作,分别为迈步高抬腿前行、单腿提膝转体、单腿提膝肩臂上举、侧并步、膝退向后箭步蹲,每个动作需要持续训练1~2min,循环训练8次,2次/d;第二部分:练习弹力带抗阻训练操,其中包括8个动作,每个动作需要持续做1~2min,循环训练8次,2次/d;第三部分:弹力带操放松运动,其中包括3个动作,共需要持续5~10min,2次/d。所有训练的持续时间均需要控制在患者不产生疲劳感范围内。
两组患者需要持续干预3个月。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训练,出院之后可以通过微信指导患者做科学的饮食干预和抗阻训练。为了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要求患者每天将自己的训练视频上传至微信群中,并且分享训练心得。如果患者存在疑问,可由责任护士进行耐心解答。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血糖指标包括FBG、2hFPG、HbA1c,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LVEDD、LVESD、6min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包括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精力、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8项内容,各项总分均为100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其中均数±标准差(x̅±s)用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计算t值进行检验;率(%)用来表示计数资料,通过计算χ2值进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心功能指标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的FBG、2hFPG、HbA1c分别为(5.96±0.73)mmol/L、(8.67±0.86)mmol/L、(6.96±0.60)%,均低于对照组的(6.91±0.82)mmol/L、(10.90±1.39)mmol/L、(8.04±0.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LVEF、LVEDD、LVESD、6min步行距离分别为(47.06±5.35)%、(50.29±5.13)mm、(40.21±4.90)mm、(436.65±21.53)m,均优于对照组的(40.16±4.65)%、(55.01±4.35)mm、(46.59±5.43)mm、(342.52±16.51)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干预后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精力、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35),低于对照组的11.43%(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糖尿病属于现代社会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慢性代谢系统疾病,该疾病的发病因素具有复杂性特点,一旦患者发生糖尿病,其血糖会出现慢性升高反应。该疾病主要是由胰岛素分泌异常以及抵抗引发的。当患者的病程逐渐延长,则会导致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系统发生紊乱,从而损伤各个系统功能,使患者的眼部、肾脏、神经等器官功能发生慢性病变、功能衰竭等。当患者的病情逐渐严重,则会使患者发生严重性代谢功能紊乱反应。糖尿病主要分为两个类型,分别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在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因素;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在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α细胞功能障碍、肠促胰素分泌异常、肠道因素。随着病情的加重,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冠心病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冠心病的全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主要是因为患者的2条冠状动脉以及分支出现粥样硬化或者血管痉挛反应,从而使患者的血管管腔直径变小。当患者的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50%,则会使患者的冠状动脉循环功能发生异常,导致心肌组织的供血能力降低,使心肌氧气供应不足,进而导致心绞痛。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管腔直径明显缩小,心肌发生缺血以及缺氧反应,直至发生坏死,还会使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反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说,个性化饮食干预属于此类患者的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传统治疗中一般只重视治疗效果,而对于患者的感受、条件以及要求有所忽视,再加上饮食干预改变了患者的生活习惯,导致其坚持难度较高,故个性化饮食干预的应用需要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变化、体重、受教育程度、正常工作、饮食特点、风俗等相结合,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保证有效控制血糖。抗阻训练方案的应用能够将患者的肌肉力量以及耐力进一步提升。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说,常规的动力性有氧训练对患者心血管耐力的改善效果不佳,故抗阻训练逐渐成为动态运动程序中的重要方法,通过抗阻训练能够提升心血管病患者的力量以及耐力。基于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个性化饮食干预联合抗阻训练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异常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不良事件,使患者死亡率增加。目前,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来说,临床除了需要采取药物控制外,还需要应用有效措施干预改善血糖以及预后。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FBG、2hFPG、HbA1c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在于:个性化饮食干预能够考虑到患者的个性化差异,实施一对一指导,严格按照饮食计划,并与营养软件相结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得到针对性的饮食指导,进而使其干预效果提升,使患者血糖控制在相对正常状态下。除此之外,抗阻训练能够使组织供氧提升,使其胰岛细胞敏感性明显改善,并对其胰岛素分泌产生调节作用。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终末期疾病为心肌梗死,故对其心功能进行有效改善,对于控制患者的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LVEF、LVEDD、LVESD、6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在于:个性化饮食干预的应用能够为患者制定和其需求相符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实现科学以及合理饮食,帮助患者形成规范饮食意识,进而控制其血糖,对其病情进展有效控制,从而使其心功能得以改善;抗阻训练的应用,能够使其心脏负荷提升,对于其心肌组织的缺血情况有效改善,进而使其心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机能、精神健康、精力、一般健康状况、躯体疼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35),低于对照组的11.43%(4/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在于:在实施个性化饮食干预以及抗阻训练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以及身心健康,另外,通过微信进行随访,患者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将其训练视频上传至微信群中,然后责任护士可以在微信中及时回答患者的问题,便于对其实施健康指导,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性,使患者的整体预后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个性化饮食干预以及抗阻训练,可提升其生活质量,控制病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略
作者:李欣
单位:枣庄市立医院综合病区心内专业组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25年3月第20卷第5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