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临床研究显示,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糖、吸烟、缺乏运动等均为影响CHD发生的危险因素。目前,CHD的治疗以改善冠状动脉狭窄,恢复心脏血液灌注为主,而对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控制、运动管理等缺乏系统的管理模式。心脏康复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等,控制CHD患者的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已有研究显示,心脏康复模式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但对CHD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心肺储备功能为主要测评指标,探讨心脏康复模式下对冠心病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为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康复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接受的60例CHD患者,男36例,女24例,采用非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3.74±8.2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16例,大专及以上9例;合并吸烟史12例;合并病史:糖尿病史5例,高血压史11例,纽约心功能分级(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Ⅰ级13例,Ⅱ级15例,Ⅲ级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1.87±8.5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6例,高中14例,大专及以上10例,合并吸烟史11例;合并病史:糖尿病史6例,高血压史10例,NYHA分级:Ⅰ级12例,Ⅱ级16例,Ⅲ级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指南;②年龄≥40岁且<80岁;③首次患病入院;④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认知能力良好;⑤知情同意,研究方案符合伦理学的基本要求。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并发症,影响冠心病治疗效果者;②既往精神疾病史或家族精神疾病史;③转科/院或拒绝参与实验者。
1.3 干预方法
1.3.1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酯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脂药、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并持续干预3个月。
1.3.2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包括戒烟、控制饮食、入院指导和出院指导等。
1.3.3 以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模式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以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模式,包括运动疗法、呼吸训练、心脏危险因素控制、疾病教育以及心理咨询等康复策略,具体实施方案:①建立心脏康复干预小组,由主管医师、营养师、康复师、心理咨询师、责任护士组成,对康复组患者进行基线评估,包括对药物、营养、呼吸、运动、心理、吸烟等要素的评估,进行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及6min步行试验,结合心脏彩超进行首次心肺功能测定。②由主管医师、康复师、责任护士、营养师等根据评估结果制订个体化的康复及健康教育计划,住院期间,由心内科责任护士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健康教育,内容涵盖用药、饮食搭配(低脂低盐等)、运动管理、危险因素控制(吸烟、饮酒等)。③根据CPET结果制订个体化的有氧运动方案,具体措施如下:运动方式:跑步机、功率自行车、阻抗训练、中医传统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八段锦等),将运动与音乐疗法结合,舒缓患者的焦虑情绪;运动强度:根据CPET测试结果设定运动强度,训练强度为60%~85%,同时根据患者个人耐受定期调整运动强度,每次调整不得超过5%;运动时间与频率:运动时间一般为30~60min,可由短到长进行调整,不耐受者可降为20~60min。④实施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制度的措施,建立小组微信群,做好出院后的社区康复支持和康复指导,并定期监测康复效果。整体综合干预时间持续1年。
1.4 检测指标
①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②干预前后,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结果与心电监护数据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包括:心肺运动试验1min后心率恢复(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HRR1)、摄氧量峰值(peak oxygen uptake,VO2max)、无氧阈值(anaerobic threshold,AT)、无氧阀下氧气通气量(oxygen ventilation under anaerobic valve,VE/VCO2)和每搏氧耗量 (stroke oxygen consumption,O2pulse)。③干预前后,采用自制冠心病康复知识测试问卷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对CHD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估内容包括:基本知识、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及危险因素的自我管理四个项目,每项各100分,得分越高,表明其对CHD相关知识掌握越好。④干预前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进行自我效能评分,共10个项目,每项为1~4分,总分40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高。⑤于入院后第1天和干预1年后,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定患者生活质量,包括躯体疼痛(physical pain,BP)、一般健康(general health,GH)、生理功能(physiological function,PF)、生理职能(physiological function RP)、情感职能(emotional function,RE)、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和生命活力(vitality,VT)等,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各组均满足正态性且两组间方差齐,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HRR1、VO2max、AT和O2pulse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HD患者的HRR1、VO2max、AT和O2pul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前,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为(25.78±3.36)分,与对照组的(26.37±3.25)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为(31.69±3.9)分,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和同期对照组的(29.28±3.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本组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三、讨论
心脏康复是通过实施有目的的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复社会功能。有研究表明,心脏运动康复是心脏康复的核心内容,以运动疗法为基础的心脏康复,可以显著降低CHD患者的病死率和再住院次数,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中,心脏康复模式可以缩短CHD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可能是由于心脏康复模式针对患者的疾病特点制订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减少了许多非必要的费用支出。张璞等调研了2013年十种常见疾病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发现CHD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且住院费用最高,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提示心脏康复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经济压力,有望应用于临床实践。
本研究中,心脏康复模式可以提高CHD患者的HRR1、VO2max、AT和O2pulse。HRR1、VO2max、AT和O2pulse均为临床常用的评估心肺功能的指标,反映了心脏、肺脏和循环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贮备能力,提示心脏康复模式可以提高CHD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本研究中,心脏康复模式可以大大地提高患者对CHD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可能是由于心脏康复模式注重患者的用药、饮食搭配、运动管理、危险因素控制等知识培训,显著提高患者对CHD的了解,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刘玲芳等的研究显示,心脏康复可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自我效能,提示心脏康复应用于临床,可提高CHD患者的依从性,提高自我效能。本研究中,心脏康复模式提高了CHD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能是由于心脏康复模式从各个方面提高了患者对CHD及其相关并发症、危险因素等的了解,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了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李媛媛等的研究显示,CPET指导下的心脏康复可以提高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和生命质量,与本研究结果基本相符,提示以运动疗法为核心的心脏康复模式可以改善CHD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心脏康复模式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CHD患者的心肺储备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略)
作者:陈方,霍仙娜,张慧丽
作者单位: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文章来源:慢性病学杂志2022年3月第23卷第3期
声明:
1.本网站所有内容,凡是注明 “来源:心脏康复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授权转载时须请注明“来源:心脏康复网”。
2.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学术分享的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